在我们投资圈内,一提起巴菲特多是冿冿乐道其投资思想,而对其管理思想似乎很少谈及。实际上我们读巴菲特历年写给股东的信,其管理哲学、管理思想、管理艺术,也是巴菲特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,甚至我们称巴菲特为管理上的大师也并不过(因为他的管理已完全达到“艺术”的级别)。
那么,巴菲特在管理上所展现出来的智慧与思想,有哪些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的呢?
近日,雪球上“聪明的投资者”刊载了一篇巴菲特于2003年在他的母校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场经典演讲稿,其“经典”程度堪比他1998年在佛罗里达州大学商学院,以及1999年太阳谷的演讲。这篇演讲的主题就是领导力,也即讲他的管理哲学、管理思想。结合着对这篇演讲的解读,以及我掌握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一些素材,归纳以下几点认识。
1、管理上的极简主义
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有近40万名员工,但总部只有20多名员工,却管理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。
若干年前,彼得·林奇曾经拜访过他的总部办公地点,据彼得·林奇的说法,差不多半个网球场那么大,实际上他的说法还略有夸张,因为它总部实际的办公面积不过1000平方米。
巴菲特的个人生活也极其简单,他住在一个不起眼的房子里,且60多年来一直住在那里 ,每年只从公司领取报酬10万美元。
在他的公司不举行任何会议,没有任何投资问答会议,我们看不到任何的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的东西,也看不到他有任何的投研顾问,更看不到他带领团队满世界地去进行调研(并在调研途中间或在微博上发表个“状态”啥的,以显示其忙忙碌碌的样子)。他所做的很多收购决策,有很多是短短的时间内完成(“五分钟理论”),甚至与他所收购企业的CEO连面都不用见上一见(当然,在此之前,他会审阅企业的财务数据)。
巴菲特在他的商业帝国里所展现这种极简主义的管理,在我看来就像童话般存在,每每读到他收购企业的这些故事,我总是禁不住地击节赞赏,甚至“啧啧”地发出声来!
2、诚信和荣誉永远排在第一位
巴菲特在这篇演讲中说,说了很多“金句”,摘录如下:
——我们可以承受金钱上的损失,甚至是巨大的金钱损失,但我们无法承受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名誉上的损失。这一点始终排在第一,无论过去多少年它都没有改变,也不会改变。
——要我说的话,我不希望雇佣聪明有活力,但没有诚信的人;如果你没有诚信,我宁愿你既愚蠢又懒惰,这样就不会去欺诈或做其他的坏事。
——我告诉我们的管理者,我可以做一份1000页的企业道德指南,我可以用成百上千条规定去规范你们的决策。但实际上,你需要做的就是想想,如果你做的事明天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,当你的父母、你的配偶、你的孩子、你的邻居、你的同事读到了这则新闻,如果你因此而坐立不安,那就别做这些事了。
——我说我们仅用37分钟就可以失去名誉,但实际上失去名誉的速度会比这更快,你可以在5分钟内失去它。
——你可能没法将橄榄球拥出60码远,你可能无法在9.8秒完成百米短跑,你可能无法成为优秀的3分球蓝球射手,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是站在诚信的那一边。
——诚实与否并非是与生俱来的禀赋,这完全可以由你自己来决定。
巴菲特不仅是这样“要求”别人的,实际上他自己首先就是这样做的。
比如,他说他每年撰写致股东的信要耗费巨量的时间,这个过程非常艰辛,但这是他一年一次与合伙人的交流,因此他一直非常看重。他说,他在写致股东信的时候,在头脑中会先写上“致亲爱的朵丽丝和伯蒂”,她们是他的姐妹,而她们所有的钱都投资于伯克希尔。当最终完成致股东的信之后,他会将她们的名字删掉,改成“致伯克希尔的股东”。
他说:“我的自测题一直都是:如果我与他们角色对换的话,我想知道什么。如果朵丽丝和伯蒂在管理伯克希尔,而我住在加州卡梅尔镇的话,我想从管理那里了解什么内容。”
这就是巴菲特,诚实的巴菲特,真正将他的股东当成合伙人的巴菲特!
确实,我们通读巴菲特历年写给股东的信,他把股东当合伙人的那种诚实态度一直跃然纸上,洋溢在字里行间,不论公司经营是顺风还是逆风,他从来不在财务数字上作所谓的会计处理。他也从不搞什么股票期权,如果他的CEO们想买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,那就用自己的钱去市场上购买。
巴菲特的所做所为,确实一直“颠覆”着我早年对资本家的认识!
在我国,早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,德不孤,必有邻。是的,为什么巴菲特麾下那么多CEO早已经是千万富翁、亿万富翁,但他们却乐此不疲、心甘情愿地跟着巴菲特工作呢?用今天的话说,最为根本的一点,就是巴菲特的人格魅力。他们与巴菲特的共同点之一,就是并不再是单纯为挣钱而工作,而是为他们自己钟爱的事业而工作。当然,他们的最大的共同点还在于,他们都将诚实与荣誉永远排在第一位!
3、“无为而治”的管理艺术
巴菲特说,领导力的概述非常简单。我的工作是领导伯克希尔·哈撒韦,为公司制定与其长期目标相契合的战略和小目标,之后通过别人来实现这些目标。这是我领导力的全部。
他说,我无法自己去完成这些目标,我必须先看见我们要抵达的彼岸。如果可能的话,我的目前必须要越过前方的山丘,然后带领同事们也和我一样看到山丘后面的风景,并且让大家脚踏实地地干活。他们是真正实现目标的人,所以,领导力的含义是通过别人达到目标。
巴菲特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:“如果用棒球术语来形容伯克希尔的领导力的话,就像是我们拥有400个击球手,我只不过是把球棒传到他们手里,仅仅告诉他们站到击球区,用力去挥棒而已。”
用今天我们自己的话说,就是巴菲特充分放权,完全依靠自己的下属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完成经营目标。但是,巴菲特又是怎样的充分放权,给予自己的CEO们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呢?
罗伯特·麦尔斯在其所著的畅销书《沃伦·巴菲特的CEO们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:“他们能够把精力完全集中在公司的内部事务上,没有任何外来的干扰。经理们可以经常向总部报告,也可以不经常向总部报告,这取决于他们自己。伯克尔旗下一家公司的经理,在公司被收购后的20年内没有去过位于奥马哈的伯克希尔总部。”一位子公司的总经理20年没有去过公司总部,按照绝大多数企业收购人与管理者的习惯性思维与行为模式,这可以想象吗?。
然而这就是巴菲特,是完全能够做到“无为而治”的巴菲特!
巴菲特说,他的贡献就是让他们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。
比如,谈到他收购的波仙珠宝时,他说,我对珠宝一无所知,我无法区分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。我们不会去告诉苏珊去采购哪些珠宝,去制定哪些顾客条款或者去雇佣怎样的员工,她不需要任何这些建议,她真正掌管着波仙。波仙是她的孩子,她全权决定波仙的所有事务。这是她的创造,她对这种所有权的感知是非常强大的。这是我喜欢的工作方式,也是苏珊喜欢的工作方式。
所以,我们看到,巴菲特在对企业进行收购之时,总是要加上一条,要“收购”诚实、能干的管理层,即要让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创业者仍然像过去那样以“主人”的身份去经营打理自己的企业。
说到“无为而治”,实际上我们中国人也早就有这种智慧,因为这种管理理念,早在两千多年前的《道德经》中就提出来的。当然这种“无为而治”也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,更不是妄作为,而是不过多地干预,充分发挥下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而巴菲特在这个方面,最集中“管”的一点,就是资本配置,因为他认为有些企业的CEO在经营上是内行,但在资本配置上却常常外行,而他最为擅长的则是这一点。当然,这一点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了。
4、对自己下属的不吝赞美
虽然说“良药苦口利于病,忠言逆耳利于行”,但我们人类天生有喜欢被赞美的倾向。巴菲特在这个方面显然又是一个洞悉人性的大师。我们读他的信不难看出,他几十年来从来不吝惜对自己的合作伙伴、自己属下的CEO、自己所投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赞美。
比如,他称在芒格的帮助下,他实现了从大猩猩向人类的进化;他称宁可与大猩猩摔跤,也不会与B夫人竞争;他称他所钟爱的某某CEO,是可以将女儿嫁给他的人,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阅读一下他历年写给股东的信,这些赞美的词句一直洋溢在他的文字之中。
巴菲特的这些赞美之词是否有夸张、溢美之嫌呢?不得而知,但是显然,在巴菲特的不断“激励”之下,他的CEO们更是“不用扬鞭自奋蹄”的!
行文至此,有一个问题就要被提出来了,即我们分析、解读巴菲特的管理哲学、管理思想、管理艺术,对于我们个人投资有多大助益吗?显然,我认为助益大焉。
1、将诚实和信誉永远排在第一位
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,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诚实、讲信誉的人哪怕一时吃亏,但最终却会获得奖赏的,至少自己做人做事完全可以行稳致远的。据我的观察,在生活中具有这种良好品行的人,到了股市里进行投资,也容易成功。芒格说,你若想拥有某种东西,你得有资格配得上它。的确如此。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,才往往更容易与具有良好品行的优秀企业惺惺相惜,“走到”一起的。相反,正像我以前多次说过的,那些在实际生活中总想着投机钻营、走捷径的人,你很难想象他在股市里会耐得住寂寞,因为那种强大的变态的激励机制已经使他们尝到甜头,而再让他们“倒”回去,已经是很难很难了。
再扯远一点说,据我的人生经验,人这一生最考验人性的地方有两个:一个是官场,一个股市,这两个地方最容易将人性的弱点放大化,不具备强大理性,不具备强烈自律精神的人,是很容易在这两个地方败下阵来的。所以,做一个有修为的人,一个诚实的人,一个重信誉的人,反而是投资人的必修课。
2、要与优秀的人为伍,与赢家为伍
巴菲特在这篇演讲中说,人很容易被庸人同化,与优秀的人在一起,自己才会容易变得优秀。对此,我自己的人生经验也告诉自己,确实如此,所以,我们要想成为赢家,就要善于与赢家为伍;要想成为优秀的人,就要善于与优秀的人在一起,而股市投资却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“通道”(我们生活的周围往往庸人太多),比如,我们要寻找那些具有优秀商业模式的企业去投资,寻找那些诚实、肯干、能干的优秀企业管理者去投资,就等于与优秀的人、与赢家为伍了,久而久之,自己的价值观与方法论,也会受这些优秀的企业家、优秀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的。虽然,最终我们成不了华为的任正非、苹果的乔布斯、特斯拉的马斯克那样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人,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我们大多不会被周围的庸人同化掉,至少还能够保持自己人生中一些本真的东西的。
3、对自己的投资也要“无为而治”
我经常见有投资者,投资了某家企业,投了可怜兮兮的一点资金,就开始对企业的管理层指手划脚起来,其实,我们怎么可能“指导”姚明打蓝球,“指导”潘长江演小品呢?进而推之,我们怎么可能“指导”任正非如何开发芯片,“指导”董明珠如何制造空调,“指导”曹德旺如何制造汽车玻璃呢?!
投资其实很简单,只要我们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公司,然后找个合理的价格“钻”进去就可了。
所以,在2021年我写投资总结之时,就将自己的“茅台+”组合,视为“个人家庭非控股的多元化公司”来对待了,而自己呢,则是做这个公司的“空头董事长”,平时也常常是无事可做,如果非要做的话,就是读一读它们的财报,检阅一下它们的长期竞争优势是否依旧,在关键的时间节点,比如发放股息了,或者其中一家公司的股价疯狂至极了,自己重新做点资金配置。除此之外,除了自己发呆之外,就真的是无事可做了。
我认为,自己的这种“无为而治”的做法,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巴菲特管理思想的影响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