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投资者网》吴微
2025年,中国游戏与消费电子行业正悄然走出低谷。与2023年的初步回暖和2024年的平稳过渡相比,2025年上半年行业的市场表现尤为亮眼。其中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.08%,消费电子零售额增长更是超过了20%,双双创下历史新高。
这场复苏并非简单的周期性反弹,而是由AI技术突破、政策环境改善、企业战略调整共同推动的结构性变革。游戏行业正通过出海拓展、精品化战略和差异化竞争加速复苏,而消费电子行业则受益于国家"以旧换新"补贴政策的强力刺激与“牙膏挤爆”下的技术迭代。
在技术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下,这两个曾经历寒冬的行业,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
游戏行业:从政策回暖到全球化布局
2025年上半年,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680亿元,同比增长14.08%,远超2024年全年7.53%的增速。这一数据背后,是游戏行业从政策调整期向稳定发展期深刻转变的体现。
2023年底以来,游戏版号发放逐渐进入常态化阶段,新游审批节奏加快、数量稳定,这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预期。稳定版号发放直接促成了2025年产品供给侧的恢复和繁荣,大量积压的优质游戏得以在年内陆续上线,扭转了前几年游戏行业因版号问题导致的新品荒。
政策环境的改善直接反映在企业业绩上。2025年上半年,23家A股主要游戏上市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达到538.41亿元,同比增长22.78%。其中,世纪华通表现尤为突出,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.1亿元,同比增长85.5%,净利润同比增长129.3%。
吉比特则凭借《问剑长生》(流水5.66亿元)和《杖剑传说》(流水4.24亿元)等新游,有效拉动了公司营收的增长。港股市场方面,腾讯控股(00700.HK)2025年第二季度游戏业务总收入达592亿元,其中国内市场游戏收入404亿元,同比增长17%;国际市场游戏收入188亿元,同比增长35%。网易(09999.HK)第二季度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为228亿元,同比增长13.7%。
强劲业绩支撑下,中国游戏行业在二级市场上,也迎来了显著的复苏和增长。世纪华通凭借收入、利润的高增长,已成为A股市值第一的游戏公司,股价年内涨幅一度超过3倍,目前市值已超过1600亿元。
巨人网络同样表现出色,股价年内涨幅接近3倍,市值已高达860亿元。吉比特、完美世界(002624.SZ)等头部游戏企业的股价也有较大幅度的上涨,完美世界盘中股价更是一度创下近两年的新高。
港股方面,腾讯控股股价表现极为出色,年内涨幅一度超过57%。9月17日,其股价创下近四年新高,达到661.50港元/股,市值时隔四年重回6万亿港元大关。网易股价在2025年内也大幅上涨,截至6月中旬,其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股价上涨了约八成,公司股价还在近期突破了历史高值,目前网易的市值已超过7000亿港元。心动公司 、友谊时光 (06820.HK)等企业,也以优异的业绩,支撑了公司股价的上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政策之外,AI技术已成为游戏行业复苏的重要推手。AIGC技术在美术资产、代码编写、剧情生成等方面的应用已相当成熟,推动了游戏研发效率的大幅提升。
据市场统计,到2024年末,已有52%的游戏开发公司规模化应用生成式AI工具,较2023年增长近3倍,智能算法在游戏开发中的整体渗透率也已超过60%。此外,AI不仅为游戏行业带来了"降本增效"的效果,还在催生全新的游戏品类和玩法,即"AI原生游戏",这些技术的发展,进一步增强了新产品的吸引力。
同时,国内游戏企业出海战略也成效显著。截至2025年上半年,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1%。腾讯、网易等头部企业凭借全球化运营能力和本地化水平的提升,在欧美、日韩等成熟市场的突破愈发显著。
而小游戏生态的爆发也为市场贡献了可观的增量。2024年至2025年,小程序游戏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,凭借轻量化、易传播、社交属性强的特点,有效的触达了传统重度游戏未能覆盖的泛用户群体。
消费电子:国补效应与技术革新驱动
与游戏行业的内生性复苏不同,2025年消费电子行业的回暖更多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强力刺激。2025年推出的"以旧换新"补贴政策,投入总资金的规模高达数千亿元,计划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。政策明确覆盖单价6000元以下的手机、平板、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产品,将给予这些产品售价15%的补贴,单件最高补贴不超过500元。
政策实施后的效果立竿见影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全国限额以上单位的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实现了24.1%的同比增长,远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%的平均增速。据统计,2025年第一季度,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.3%,扭转了此前的下滑态势。
这一政策红利主要惠及了国产中端机型。由于补贴集中在6000元以下价位段,直接利好了在该区间占据绝对优势的国产手机品牌。数据显示,政策显著拉动了售价2000至6000元手机的销量增长,进一步巩固了国产品牌的市场基本盘。IDC和Counterpoint数据显示,2025年第二季度,华为已重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,而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则跌至第五位,约为13.9%-15%。
与此同时,苹果iPhone 17的发布也展现了高端市场的技术革新。iPhone 17系列于2025年9月发布,其核心亮点是端侧AI算力的显著提升。2025年旗舰智能手机芯片的峰值AI算力已达到60 TOPS以上,较2024年翻倍。
苹果还通过与OpenAI合作,极大增强了Siri的自然语言理解和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,将AI能力深度融入iOS系统。尽管市场对iPhone 17在华销量的预期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,但2025年上半年苹果在华业务已出现企稳回暖迹象。2025财年第三季度(截至2025年6月29日),苹果大中华区营收达164.7亿美元,同比增长4.35%;2025年第二季度苹果iPhone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增长约8%,实现两年来的首次同比增长。
2025年来,在AI为核心的驱动逻辑下,消费电子行业,尤其是供应链龙头公司,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尤为抢眼。其中,立讯精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,其股价在4月以来的区间最大涨幅达到147.33%,总市值更是创下历史新高,达到4765亿元。工业富联(601138.SH)、歌尔股份(002241.SZ)、鹏鼎控股(002938.SZ)等果链企业其公司股价也纷纷走强,甚至出现了涨停。
AI驱动的产业变革与行业挑战
除了政策与内在因素外,AI技术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游戏与消费电子行业。在游戏领域,AI已全面渗透到研发、运营和体验的全流程。在消费电子领域,端侧AI算力的指数级增长、AI大模型的轻量化与高效部署以及系统级的AI深度融合,正推动手机等设备从"智能工具"向"智慧伴侣"进化。
在技术进步中,各大厂商也纷纷布局AI技术。游戏方面,腾讯、网易等企业已将AI应用于用户行为分析、个性化内容推荐、智能客服等领域;消费电子方面,苹果推出Apple Intelligence,华为依托鸿蒙原生智能,三星通过Galaxy AI等系统布局AI技术,谷歌则将Gemini、PaLM2等端侧大模型落地于Pixel系列手机中。中国安卓阵营中,小米的HyperAI、OPPO的安第斯大模型和vivo的蓝心大模型也分别赋能其旗舰产品。
尽管复苏态势明显,但游戏与消费电子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。游戏行业,市场竞争白热化,产品同质化严重,人才与研发成本攀升等问题仍限制着行业利润的提升。而监管政策常态化,未成年人保护等监管要求严格所产生的合规成本,游戏企业难以用AI技术进行消化。
消费电子领域,最大的风险在于2026年政策退出后,市场对其增长持续性的担忧。本轮复苏是否真正修复了消费者的内生信心和消费能力,还是仅仅将未来的需求提前透支,仍需进一步观察。此外,面对消费电子行业性能迭代速度放缓的情况,虽然iPhone 17在技术上已将“牙膏挤爆”,但短期内行业仍难扭转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的事实。
展望未来,游戏行业将更加注重精品化与差异化竞争,AI与游戏的融合也将更加深入;消费电子行业则需在政策红利消退后,依靠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提升来维持增长。2025年是中国游戏和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,是由政策稳定、新品驱动和技术革新共同点燃的复苏之火。这场复苏不是终点,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