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8日,中国首单以船供物料方式开展国际航行船舶补给药械业务,在浦东外高桥港启动。由润通航运服务有限公司向上海南汇区药材医药总公司采购供船,为斯佩恩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“SUSTAINABLE EARTH”号补给涵盖中成药和西药等五个品种的药品。
根据国际海事组织、世卫组织等公约规定,国际航行船舶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药械,以保障航行期间船员的安全。药械属于特殊商品,根据国家相关法规,药械生产和流通都实行许可制度,受到严格监管。药械供船还涉及跨部门监管问题,属地、药监、交通、海事、海关等部门要有效衔接,对制度创新也提出挑战,被列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。
《浦东新区国际航行船舶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保障若干规定》于10月15日起施行。这是我国关于国际航行货船药械供应的首部地方性管理措施,也是浦东获得中央立法授权后在航运领域的首部立法,有助于优化港口航运补给综合服务,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。
《若干规定》出台前,船供服务企业无法规范地向靠港的国际航行船舶提供药械补给服务,致使部分补给市场份额流失到其他国外港口。而且药械本身在国际航行船舶物料需求中比重很小。一艘国际航行船舶每年补给费用约为40万元,其中药械不超过1万元。换句话说,药械供船路径畅通后,对船供业务的带动效应至少在40倍以上。
船舶补给服务能力是体现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。上海港链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主要港口,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四年蝉联全球第一且呈逐年递增趋势,近几年进出上海港的国际航行船舶数量在4万艘次左右,市场的规模较大。上海市交通委港监处副处长邱平表示,《规定》的出台和首单启动,是浦东新区回应行业企盼,从政府管理和市场供给侧双向发力的一次积极尝试,满足行业需求,激发市场活力,吸引更多国际航行船舶靠泊上海港补给,促进上海港口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。
浦东新区航运办副主任董晓玲表示,从调研到立法出台历时两年多,是浦东新区人大首部通过二次审议出台的管理措施,《若干规定》离不开上海海关、上海海事、市交通委、药监部门的协同创新。
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苏国平表示,《若干规定》在传统船供模式中创新引入药械经营企业,形成药械经营企业、船供服务企业和船公司之间的闭环供应流程。对船供服务企业实行有限制的药械经营许可,即限制供应对象和限制药械品类目录,由此彻底打通药械船供流程,健全浦东国际航行船舶药械供应保障体系。
为保障《若干规定》的有效实施,浦东新区还同步发布了“企业备案指南”和“药械目录(2024版)”,船供企业和药械企业通过备案后,上海海关给予药械报关专用二级编码,允许船供药械作为其他类物料进行申报供船,解决了药械供船监管服务流程的关键一环。有利于引导国际船东、船管公司把在上海港补给药械纳入全球航线服务网络。
在当天国际航行船舶药械供应“全国首单”启动仪式上,上海港口协会和远供、外供、润通、宝和、蔓意、巨合、殊而特等7家船供服务企业,国药、上药、南汇医药等3家药械经营企业签署《船供药械合作备忘》,明确共同探索服务模式创新,推动药械供船业务的深度合作,以实现资源共享、互利共赢。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